http://www.hteacher.net 2023-09-14 16:56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复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内容、分离定律以及孟德尔豌豆试验的探究思路:假说演绎法。接着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
引入新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
(二)探求新知
1.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请学生根据导学案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
教师设问: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
学生区别显隐性。
教师设问: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将两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多媒体展示每一性状的分离结果。
教师设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积极思考。
3.提出假说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启发学生: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提出“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
教师对学生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
教师结合ppt和板书为学生系统讲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从而突破重难点: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欣欣
上一篇: 教师资格初中生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下一篇: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心理健康教案汇总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