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http://www.hteacher.net 2021-02-09 16:33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在这里对此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亲社会道德理论。主要包括:亲社会两难道德情境道德作为一个总的领域,包括许多不尽相同的具体方面。儿童对这些具体方面的判断会有所不同。柯尔伯格研究所用的两难故事在内容上几乎都涉及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问题。这些法律、责任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对故事冲突所作的推理。因此,柯尔伯格运用其两难故事只是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的一个方面——禁令取向的推理。艾森伯格则区分并设计出不同于柯尔伯格两难情境的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亲社会两难情境的特点是,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之间做出选择,助人者的个人利益和接受帮助者的利益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艾森伯格则采用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法。如一个城镇的居民必须在是否与另一个城镇遭受洪水灾害的灾民分享食物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人必须在帮助一个遭抢劫的妇女和保护自已之间做出选择等,对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5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如下:

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

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直接得益,将来的互惠,或者是由于自己需要或喜欢某人才对之表示关心。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

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对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表示关注。儿童仅仅对他人的需要表示简单的关注,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同情的言语表述等。

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

儿童在证明其助人或不助人的行为时所提出的理由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形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阶段4:分为两个亚阶段

阶段4a: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儿童的判断中出现了自我投射性的同情反应或角色采择,他们关注他人的人权,注意到与一个人的行为后果相连的内疚或情感。

阶段4b:过渡阶段。儿童选择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涉及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状况的关心,或者提到保护他人权利和尊严的必要性等。但是,儿童并没有清晰而强烈地表述出这些思想来。

阶段5:深度内化推理

儿童决定是否助人的主要依据是他们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尽个人和社会契约性的义务、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等。此外,儿童还提到与实践自已价值观相联系的否定或肯定情感。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报考条件

教师招聘笔试时间

教师招聘考试科目

教师招聘笔试成绩

责任编辑:郭爽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考试:孔丘的生平事迹教师招聘考试:全面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师招聘考试:考点之古希腊三贤的备考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招聘考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